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,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名,2015年聘请了4名客座教授(胡岳山研究员、陈东教授、管向明教授、谈英博士),先后引进5名“杏林青年学者”。团队先后被评为“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”及广州中医药大学“科技先进集体”“优秀博士后培养单位”“产学研结合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”。
本中心主持承担着“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“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药研发实验室”“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—中药种质优化与产业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”“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平台—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平台”“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联合资助平台—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”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药资源综合开发国际合作重点研究室(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合作)”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重点研究室(与中山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)”“广东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”建设任务。下设药用植物生物化学工程研究室、天然产物化学与新药创制研究室、中药产业技术转化研究室三个研究室,实验平台可开展基因工程、蛋白质工程、植物细胞工程、化学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。
中心把握国家建设“粤港澳大湾区”、广东省建设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”等战略机遇,主动服务我省南药农业、现代中药第二、三产业。围绕岭南道地南药、大宗南药、珍稀濒危药材以及中成药大品种急需南药,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、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、优质中药资源产业化与创新产品研发等研究与开发工作,努力解决我国我省中药产业“卡脖子”科技问题。主要参与了广东省“211工程”重点学科建设项目“南药资源库的构建及综合开发利用”“南药的现代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”和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“中药学重点学科”的建设和管理。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11项)和国家中药材扶持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子项目、国家科学技术学术出版基金项目、重大新药创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、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、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、中德合作科研项目、广东省重大战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46项科研项目和45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。